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部门动态

民泰公司:三维发力强服务 供水为民提质效

来源:高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作者:方坤 发布时间:2025-11-14 09∶16
字体:【 打印

在日常生活中,水是必需品,而水费缴纳有时却会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。水量异常、费用争议、服务不到位……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,却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。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,供水收费员或许只是坐在窗口机械收费的角色,随着服务型企业的转型,他们正悄然转变为一支化解矛盾纠纷、传递企业温情的“前沿卫士”。

细致耐心,从“疑虑重重”到“满意连连”

“你们这水费肯定算错了!我家就两口人,怎么可能用掉这么多水?”在民泰公司营业厅内,一位情绪激动的用户将水费单拍在柜台上。这样的场景,收费员小陈几乎每周都会遇到。面对质疑,曾经的标准化回应是“我们是按表抄的,表上多少就是多少,不会错”,但这往往只会激化矛盾。如今,小陈和她的同事们有了新的“工作法宝”。“李先生,您先别急,我理解您的疑惑。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数据,看看问题出在哪里,好吗?”小陈一边安抚用户情绪,一边熟练地调出历史用水数据。她发现,本期用水量相比往期确实有大幅跃升。她没有急于解释,而是引导性地提问:“您回忆一下,最近家里有没有新增常住人口?有没有忘记关水龙头,或者马桶有漏水的情况?”在她的耐心引导下,李先生回忆起这段时间家里的马桶按钮有时回弹不畅,偶尔有细小的水流声。小陈立即建议:“咱们一起去看一下,确认一下是不是马桶原因”。经过检查,李先生家的马桶有轻微漏水现象。第二天,李先生打来电话,语气充满了歉意和感谢:“小陈师傅,我已经请人将马桶修好了,太感谢你了,不然这水白白流掉,损失更大!”

服务升级,从收费专员到用水管家

供水矛盾纠纷的化解,远不止于营业厅窗口。更多的时候,收费员需要走出柜台,将服务延伸到用户家中和社区里。收费员杜文婷,被片区居民亲切地称为“杜师傅”。她负责的片区老旧小区多,空巢老人也多。对于这些特殊用户,她的工作方式充满了人情味。“李奶奶,这个月水费没什么变化,挺好的。我顺便帮您看看水龙头有没有问题。”杜文婷在上门送缴费单时,总会多留一会儿,检查一下用水设施。她深知,对于独居老人来说,一点点小问题都可能演变成大麻烦和巨大的心理负担。她还加入了所在片区的业主群,在群里不仅是发布停水通知,更会分享节水小窍门、解答用水疑问。当用户出现水量异常时,她往往能通过微信提前预警和指导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“我们的工作,核心不是‘收钱’,而是‘服务’。”杜文婷说,“当你真心实意为用户着想,帮他们解决问题时,他们自然会信任你、理解你。很多矛盾,其实源于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。”

协同联动,从单打独斗到合力共赢

一线收费员的成功转型,离不开企业层面服务理念和支撑体系的革新。赋能培训,民泰公司定期组织收费员进行业务培训,内容不仅包括收费系统操作,更涵盖了沟通技巧、心理学基础、常见用水问题排查方法等,让她们“有底气”去面对用户;数据支持,公司为员工开放了更详细的数据查询权限,并能生成用户用水量曲线图,让解释工作“有图有真相”,更具说服力;联动机制,建立了“收费员-检修员”快速联动机制。当收费员初步判断可能是表内管线问题时,可以立即在内部系统发起协同工单,安排检修人员上门,形成了发现问题、解释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闭环服务;正向激励,公司将“用户满意度”和“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率”纳入绩效考核,鼓励员工主动、创新地开展工作。

水,是生命之源,供水服务,是民生的温度计。供水收费员,这群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却又最易被忽视的一线工作者,正在用自己的专业、耐心和智慧,重新定义着服务的边界。她们将矛盾的“火山口”变为温情的“服务站”,在一次次的沟通与化解中,不仅收回了水费,更“收”回了用户的信任与理解。

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最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,并非源于强硬的规定,而是始于将心比心的沟通、成于专业精准的服务。当每一位一线员工都成为企业的“形象代言人”和“矛盾消融剂”,我们城市的供水生命线,也因此变得更加坚韧而温暖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